../../images/ban1111.jpg

教授介绍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教授介绍 >> 正文

李可胜教授个人简介

发布日期:2022年08月28日 14:21     编辑:孟庆  核稿:李可胜  终审:马四民

李可胜博士、教授、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院长

1999年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;2005年,曾在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开放学院短期进修;2007-2010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,师从邹崇理教授,专业方向现代逻辑;2012年-2014年在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,导师黄华新教授;2009年晋升副教授职称,2014年晋升教授职称;2014年6月当选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;2016年入选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单。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各类省部级课题多项,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;在《当代语言学》,《外国语》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,《现代外语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《哲学研究》等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曾获批主持省级教学团队项目,并被评为省级高水平导师。

主要研究方向

语言学、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、语言逻辑。

主要讲授课程

《翻译理论与实践》(本科课程);《英汉语言对比》(本科课程);专业英语写作(研究生课程)。

科研项目:

1.2021年,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‘话语表现理论+组合范畴语法’模式的等级隐涵之形式化研究(21BZX100)”。

2.2018年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面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逻辑构建和符号接地问题的哲学、心理学研究”(项目编号:18ZDA032)子课题。

3.2015年,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组合范畴语法与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应用接口研究(15BZX086)”。已结项(优秀等级)。

4.2013年至2014,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的二等资助。资助项目“面向语义计算的汉语事件量化机制研究(2013M541797)”,已结项。

5.2010年至2014年,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“基于事件特征的连动式语义组合机制研究(10YJC740058)”,已结项。

6.2010年起,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“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(10&ZD073)”,依托该项目发表论文4篇(CSSCI)。

7.2009年至2011年,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范畴类型逻辑研究”(项目编号:O9BZXO46),已结项,依托该项目发表论文1篇(CSSCI)。

论文:

1. 李可胜,“都”:基于量级隐涵和焦点结构的统一解释[J],当代语言学(CSSCI),2023(4)。

2. 李可胜,连动式的语义生成范式及其触发条件[J],当代语言学(CSSCI),2020(1)。

3. 李可胜,连动式的结构机制: PTS、情状特征和VP的外延[J],外国语(CSSCI),2016(1)。

4. 李可胜,连动式的时间模式和有界性的时体语义贡献[J],语言教学与研究(CSSCI),2015(2)。

5. 李可胜、满海霞,VP的有界性与连动式的事件结构[J],现代外语(CSSCI),2013(2)。

6. 李可胜,事件的模型与计算:汉语连动式的形式语义研究[D]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,2010。

7. 李可胜,语言学中的形式语义学[J]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(CSSCI),2009(2)。

8. 李可胜、邹崇理,基于句法和语义对应的汉语CCG研究[J],浙江大学学报(人社版)(CSSCI),2013(6)。

9. 李可胜、邹崇理,公理形式演绎:从形式句法到形式语义[J],江西社会科学(CSSCI),2013(8)。

10. 李可胜、邹崇理,从自然语言的真值条件到模型论语义学[J]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(CSSCI),2013(4)。

11. 李可胜、贾青,连动式VP聚合语义的逻辑表述[J],湖北大学学报(哲社版)(CSSCI),2013(6)。

12. 李可胜,生成语言学的公理演绎思想[J]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(CSSCI),2011(4)。

13. 杨小龙、李可胜,汉语QAP结构及其关联效应的动态解析[J],外国语(CSSCI),2020(4)。

14. 满海霞、李可胜,类型逻辑语法[J],哲学动态(CSSCI),2010(10)。

15. 邹崇理、李可胜,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互动,《西南大学学报(社科)》(CSSCI),2009(2)。

16. 李可胜,形式语义模型与复合汉语NP的语义刻画[J],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11(8)。

17. Zou Chongli & Li Kesheng, Chinese Studies on the Logic of Natural Language: Asurvey from 1949-2019[C], Asian Studies, vol. X(XXVI), Issue 2 (Special Issue: History of Logic in Contemporary China), 2022.

18. Haixia Man,Chongli Zou & Kesheng Li, Calculating Zero Pronominals in Situ: A Type Logical Approach[J], Complexity, Volume2022 | Article ID8646832, https://doi.org/10.1155/2022/8646832.

19.Zhang Xiaojun, Li Kesheng, Embedding Normal Modal Logics into Classical Propositional Logic, The Fifth Conference on“Non-Classical Logic: Theory and Applications”in Toruń, Poland,2012.

20.Zou, Chongli, Kesheng Li & Lu Zhang,The Categorial Logic of Vacuous Components in Natural Language[C], in van Ditmarsch, et al. (Eds.):Logic, Rationality, and Interaction: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, LORI 2011, Proceedings, Springer-Verlag, 2011.

21. 刘经安、李可胜 “都”的梯级隐含和复合命题[J],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学报,2021(2)。

22. 李可胜,双语对比与本科翻译的理论教学[J],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官方网站学报,2014(6)。

23. 满海霞、李可胜,中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发展与思考[A],《中国哲学年鉴》,哲学研究杂志社,2013。

24. 贾青、李可胜,刻画汉语连动结构的逻辑系统[J],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13(9)。

25. 张照、李可胜,动态句法学的逻辑与计算思想[J],毕节学院学报,2010(12)。

26. 李可胜,语篇意识对翻译质量的影响[J],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2(1)。

27. 李可胜,以符号学的意义理论诠释翻译中的“信”[J],皖西学院学报,2001(1)。

28. 李可胜,语义-功能的翻译教学观[J],安徽教育学院学报,2001(4)。

专著、译著和教材:

1. 专著:《自然语言的事件语义学研究》,北京:科技出版社,2023。

2. 合著:《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》,北京:科技出版社,2018。

3. 合作译著:(荷)L. T. F.哈姆特《逻辑、语言与意义(第二卷)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7。

4. 副主编:《自然语言逻辑经典文献研究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6。

5. 独立译著:(英)阿尔弗雷德·怀特海《自然的概念》,北京: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15。

6. 参编教材:王武兴(主编)《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4。

7. 合作译著:(美)罗伯特・列文《时间地图》,合肥:安徽文艺出版社,1999。(《书摘》、《读者》等转载)



下一条:章媛教授个人简介